【周春花】坚 守——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自主学习分享
发布日期:2019-10-08 10:59:20 作者:弘文学校

奉贤区弘文学校  周春花

     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难解的结,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。生命的意义何在?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《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》中的两位优秀的共产党员。韦昌进同志是视死如归、血战到底的英雄,荣获“八一勋章”,是人民解放军、武警部队和公安现役部队的杰出代表,他参加过边境自卫还击作战,在弹片击中左眼、穿透右胸,全身22处负伤的情况下,高呼“为了祖国,为了胜利,向我开炮”,引导炮兵打退敌军8次反扑,独自坚守站位11个小时。他经常说:“无论走到哪里,无论做什么,我总要对得起当年战场上倒下的战友。有一些东西必须坚守,我永远是普通一兵,永远不能丢掉自己的6号哨位。”

      黄大年---广西南宁人,著名地球物理学家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。习近平主席是这样评价他的---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,学习他心有大我、志诚报国的爱国情怀,学习他教书育人、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,学习他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,把爱国之情、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、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,从自己做起,从本职岗位做起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      他们是普通的,他们又是不平凡的,用自己的生命来坚守自己的岗位。

      读师范时,每每走过学校的大厅,“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”这8个字都会映入我的眼帘。那时懵懵懂懂,但做了老师之后才真正懂得了其中的含义----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,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,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,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?语文的根在哪里?……这是每一个有责任的语文老师常常追问的问题。

      身处急功近利的社会,面对压力重重的高考中考,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做些什么?是屈从于社会潮流迎合考试的要求,还是让语文成为语文,让语文为学生的一生立根树魂?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。

      当科学化的大旗高高举起,语文人文的精神灯塔是否已经沉没?这中间有没有可行的道路?我们可不可以挖一个小孔寻找到语文教学的真谛?

      我喜欢我的课堂教学能如读一首首或舒缓或激情的小诗,我喜欢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里,或彼此间惬意地交流,或沉醉于欢快地思索,用心陪伴文本作者一起惊喜,一起感动,一起悲欢……

      我喜欢我的课堂能以价值引领为灵魂,以文化传承为血脉,以生命唤醒为光华,以个性张扬为风采,以思维激活为神韵,以心灵对话为主旋律。我追求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,将语文教育融入生活,使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!

      而这一切都要源于自己努力的改变。学习,一步就是一个脚印,每一步循序渐进,每一步扎扎实实。用心关注教学实际中的细节,努力思考、发现,勤于练笔、积累;从教学前沿中搜集一手资料;同时多阅读,在理念支撑后准确定位,积极撰稿总结经验,参加各类征文评选活动。 

      做一名教师,我努力夯实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底,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。毫无疑问,专业知识是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的必要条件,没有完善的专业知识,就无法准确地把它们传授给学生,面对学生时,当然也就会感到自己底气不足。然而,自己消化是一回事,要把知识教给学生,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所以,吃透文本,用心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,不仅要使学生明白,而且要使学生容易明白。说来容易做来难呀!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份详细的教案,再广泛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,在阅读和学习中发现差距,对教案进行修改,最后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活动是否和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,并在此基础上再写出一份教案。年少困惑时,我总会抱怨语文课的难“备”:要上一个课时,往往需要花费几个小时、查阅很多资料去钻研文本。可是,身边从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,却仍然做到了每一篇课文、每一堂课都如此认真、详尽地写好教案,这是要付出多少的时间和心血的呀!看到这样的备课,我的心中升起的是深深的敬意,当然也有一份惭愧。我想,也许我不能保证自己会这样做到尽善尽美,但可以更自如地与学生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”。

      我的身边钟情三尺讲台的老师们也很多,他们为了学生放弃自己休息时间的好老师;演绎无悔人生,为了徒弟不计个人得失,倾囊相授的好师傅。当昔日的“徒弟”成了如今的“师傅”,那么曾经的“所得”理应转化为现在的“给予”,无私的传帮带必将在我辈手中得以传承!我们都像韦昌进和黄大年两位优秀共产党员一样在用我们的努力,为教育事业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。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在业务上不断求索;以善意真诚的情感与学生心灵邂逅。用满腔的热情与执着正演绎着一首属于自己的教师生命交响,并将一如既往,永攀高峰!

      “努力”的旋律必将萦绕于耳,在探索正确的教学规律,做智慧型教师的漫漫征途中,我们都要携手共进。用满腔的热情与执着坚守着三尺讲台,奏响一曲属于当代教师的生命交响乐。在这个民族已兴,国力渐长的伟大时代,借着“科教兴世”的东风,将华夏文明代代相传!

版权所有 上海市奉贤区弘文学校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318 号

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正环路389号   电话:021-67187829